“好了,画作完成,还请两位与诸位说说罢。”看到两人皆是停笔站在一旁,江睿南轻车熟路的走上前道。

让换意意外了一下的是,他在走之前,竟是相邀自己一同上前观赏。

“方才相邀,是小弟鲁莽,还是启安兄先来罢。”古思今看着两幅画,轻声道。

“哈哈,行!”络腮胡的中年男人一笑,上前一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将画中的诗缓缓读出,王启安才重新抬起头望向众人。

“诸位请看,这画是王某今年清明时节所遇之景,画如何,还请各位指点一二,此画,《清明游》。”

说完,王启安咧嘴一笑,挠了挠头道:“诸位莫笑,这是鄙人所能见之景,便入了画,若是不登大雅之堂,还请诸位见谅。”

此话一出,世家里面有几人神色都有了古怪之意,偏生又不能说什么。

他们在一开始看到青牛出来时,确实是笑了笑的,世家的底蕴,追求富贵,美好,花鸟入画为常见。

但是,经过王启安这一说,却是显得他们有些“孤陋寡闻”了。

而且,这样的场景,确实让他们心底里也有了些向往之情,即便,他们自己不愿意承认。

“下面还请古兄告知他所画之作罢。”

“诸位,思今所画,为《相思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自古以来,圆月繁花为团圆美好之说,思今也是如此之作,却是以孤雁配之,愿转其所寓意,乐写伤感。”

只说了几句,古思今便不再说了,脸色也有了些不自然,不待众人评议,便转身对着王启安深深一躬。

“启安兄,思今自认为与兄之画功所差无几,勤学之一年,便是废寝忘食,才悟出这乐景哀情之画法,却仍旧是未曾脱俗。启安兄之画,可做新一派之画风,思今自愧不如,定当以启安兄自勉,愿来年再与启安兄一试。”

说完,古思今再度向着王启安一拜,转身站了回去。

四周都有些寂然,显然这一幕都超出了他们的预想。

“哈哈,古兄说笑了,鄙人就是看到了就画了,你这以乐衬哀才是绝妙之处啊,怎可妄自菲薄……”

两人笑着互相赞许了几句,换意静静看着,却是不发一言。

在她看来,这王启安表面虽大大咧咧,实则是个很小心仔细之人,否则也不会有了如此多的话语详说。

更是先说自己的画入不得大雅之堂,这分明是借着这个机会,想真正让人认可其画风。

接下来,寒门这边倒是无人再出去作画,世家里,一人请求众人赏析,一人邀请人对试,这画的比试,便也就这样结束了。

而江睿南嘴角噙着笑抽出第二签,邱绵泽却依旧是淡然的看着。

随着第二签一抽,众人的神色都有了一丝凝重

第二签——政。

政,自古以来便是文人之所求,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皆是以出将入相为所求。

世家之入仕,以往是容易许多的,但自新皇登基后,世家子弟入仕便是受到了一丝阻碍。

新皇对于世家之入仕有了极大的限制,除去本身能得到家族引荐,其本身皆不能是无德无才之辈。

违者,轻则逐出梁城,永生不得入仕,重者,牵连家族,一朝生死也不在少数。

因此,政之品鉴,便是有些成了入仕的重中之重。

而这,恰恰也为寒门学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在往日里,政之事鉴,是文人文臣唯恐避之而无不及的。

但是,文聚的政,随着年复一年的流传,这议政也未曾受到当庭者的阻拦。

隐隐,文聚议政,便也是成了众人所默许之事,所说所言,只在今日,皆不追究。

江睿南看到大家都有些肃穆起来的神情,自己也跟着恭谨起来。

无论他是否已经成为众人认可之人,但这政,却在每一年都是要全力应对的。

“绵泽兄,去年政之题目由睿南所出,今年的题目,便请绵泽兄所出罢。”江睿南对着身边的邱绵泽笑着道。

去年他所出之题为社稷之说,倒是不知今年的邱绵泽会出何题。

两人之间不分伯仲从前两年便是如此了,江睿南对此次邱绵泽所出之题倒是有了几分期待。

换意将目光放到此时凝聚了众人目光的邱绵泽身上,只见那人点了点头,便大步走到石桌前。

抬手,提袖,握笔,沾墨,目光凝了一会儿,只见笔走龙蛇般的一瞬,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赫然显现在在纸上。

战之道。

看到那三个字,众人看邱绵泽的神色都有了些古怪,但邱绵泽仿若未曾看到一般,泰然自若的后退一步,走到了原本他所在一处,缓缓地道:“今日政之议事,战之道。”

场面先是冷清了片刻,连江睿南的神色都有了些不自然。

他去年所出社稷之说,所论广泛,却是每个人为政者所要思考之事。

今日,邱绵泽所出之题,看似也广泛,但实则所对的是朝堂里最为闹腾之事——四国纷争,战或不战,争或不争。

此题,锋芒毕露!

但江睿南神色的变化也只是一瞬,片刻后,他清了清嗓子道:“今日文聚第二题,论政——战之道。”

“鄙人不才,愿先说之。”一人从邱绵泽身后站出来,


状态提示:_分节阅读_14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