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戏的落幕,林徽因和徐志摩才恍然醒转,原来刚才的一切,

只是一场戏。一场戏,拉近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距离,也令他们再次

跌进情感的泥淖里,惹来无限迷离。那时与他们熟悉的朋友开始猜测,

这位美艳如花的女人究竟会选择浪漫洒脱的徐志摩,还是选择儒雅稳

重的梁思成。

这几年苦苦压制的情感竟在这短暂的瞬间被瓦解,可林徽因心底

明白,她所能做的就是,趁还没有再次沦陷的时候尽快逃离。她必须

逃,唯有远离徐志摩她的心才能渐次平静。否则,不但伤了自己,还

将再次伤害他们。偏生泰戈尔在京,他最喜欢的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

所以他参加的诸多活动中,徐志摩和林徽因每每都在场,他们一起游

玩京城,一起拜会了溥仪、颜惠庆。诗人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永远都

是那么风情万种。一朵飞絮都有了韵致,一粒微尘都成为向往,一个

擦肩的路人都是前世的约定。骨子里本就浪漫的林徽因,又怎能禁得

起这些柔软事物的诱惑,每一次与徐志摩对视都令她意乱情迷。

为了不让错误继续下去,林徽因极力让自己从梦境里清醒过来。

五月十七日,林徽因单独约见了徐志摩。薄暮的黄昏,一弯新月挂在

柳梢,痴情的徐志摩以为如此美好的意境,是为了给他和林徽因营造

浪漫的气氛。但林徽因道出的却是别离,她告诉徐志摩,彼此选择好

自己的方向,认取适合自己的生活模样,再不要交集。

64

徐志摩不明白,他和林徽因明明是相爱的,为什么她要这样一次

又一次决绝转身。浮世红尘,相遇已经很不易,相爱更不知道修炼了

多少年。如此深刻的缘分她不去好好珍惜,竟要这样辜负。或许徐志

摩不明白,林徽因爱他是一种幻境,爱梁思成是一种真实。她是一个

优雅的女子,任何时候都不会让自己狼狈。

我们无从得知那个夜晚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谈话,但我们都知

道,他们没能在一起。与林徽因携手天涯的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

相互提携几十载,为建筑事业作出巨大的努力和不朽的贡献。也许风

花雪月只是林徽因偶尔想要品尝的一杯咖啡,而凡尘烟火才是她要的

真实生活。

也许林徽因为自己的转身找了一个苍白的借口;也许她许诺了徐

志摩来生,因为那些给不起今生的人,都愿意将遗憾托付给来生。他

们认为今生的遗憾,来世可以弥补,今生来不及唱完的那出戏,来世

还可以再度演绎。想起冰心的一句话:“如果今生是有趣,那么今生

已经足矣。如果今生是无味的,那么我不要来生。”是啊,来生只不

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给不起任何人实在的安慰。可薄弱的我们还

是需要借助这些虚妄的梦,支撑着走完漫漫人生路。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

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的都忘记,让你漫不经心地从一个故事

走进另一个故事里。

各自安好

65

我一直以为,既是被上苍安排到了尘世生而为人,就免不了在人

间应景。红尘之中,有许多课程是你我必须修炼的,尽管许多时候我

们并不愿意去追求。倘若不修,就注定要被抛弃,注定成不了正果。

这世上应景的又何止是人,凡尘万物皆如此。草木山石、飞禽虫

蚁,都有其无法推卸的使命。它们的到来,也许有前世今生之约,为

了某个人,为了某种生物。我相信,每一段缘分,每一个故事,都意

义非凡,耐人寻味。而人生聚散原本寻常,缘来缘去皆已注定,有时

候,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那时候,林徽因已对徐志摩表明心迹,她的决定再不容许有丝毫

的更改。五月二十日夜,泰戈尔离开北京去太原,再从香港经日本回

国,而这一路,徐志摩一直陪同。林徽因和梁思成等人到车站为他们

送别,看着林徽因从此和梁思成成为眷属,徐志摩心痛不已。那种无

以名状的惆怅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每个人所悲伤的事情不同而

已。

泰戈尔做了一首小诗送给林徽因:“蔚蓝的天空

/俯瞰苍翠的森林

/他们中间/吹过一阵喟叹的清风”。想来这位浪漫的诗人,一定将天空

暗喻成徐志摩,而那碧绿一定是林徽因了。这两位原本应该相爱相守

的恋人,却注定要天涯相忘,再不能携手人间。泰戈尔所能做的,唯

有淡淡叹息,祝福他们,从此各自安好。

最是伤怀的当为徐志摩,他透过车窗,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伫立

在一起,连一句道别的话都不知道该如何说起。想着此番一去,天各

66

一方,再相逢已不知在何时,他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取出纸笔,想在

火车开前写一封简短的信交给林徽因诉说心怀。

落笔几行,徐志摩知道这是一封寄不出的书信。在车窗外的林徽

因不会不知道徐志摩的心情,亦懂得他的黯然神伤。可此时若对他慈

悲,就是将来的残忍。她知道


状态提示:__10--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