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盎然的诗词,充满了爱与暖。这个纷繁的

俗世没有将她漂染成五颜六色,她依旧还是那朵白莲,如梦似幻地植

于世人心中。那么鲜妍,那么娉婷,那么赏心悦目。

这几年,林徽因似乎蓄养了充沛的精力,她要将最后一段旺盛的

青春释放,不负她不同凡响的人生。徐志摩死后,林徽因的感情少了

一段纠葛,而金岳霖对她的爱因为没有任何的压力,令她觉得安稳而

舒适。在事业上,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唱妇随,一起走过许多城市,始

终相濡以沫。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在不能预知的未来,我

们可以相信的只是现在。林徽因不会想到,在她过世之后,一直与她

恩爱、说好不离不弃的男子也会另娶他人。反倒是那个从不曾将她拥

有的金岳霖,寂寞地守候了她一生。原以为爱情只有一种,只是爱了,

就一颗心相待,却不想爱也有千万种。在疏淡与亲昵、懦弱与坚定之

间,不知道哪一种适合自己,也不知道别人想要的又究竟会是什么。

一九三六年,三十二岁的林徽因发表了十余首诗,还有几篇散文

与小说。每当空闲之时,林徽因都会让心沉静下来,独自思索,这世

间到底什么是永恒?可以追随她一生的,是缥缈的爱情?是不朽的事

业?还是如流的文字?又或许什么都不是。因为陪伴一生的,始终是

自己,只有自己无法背离,不能丢弃。

105

沐浴战火

这个春季,我翻读了林徽因的诗,在晨晓迷蒙的烟雨里,在午后

和暖的阳光下,在新月纤柔的夜色中。这个美好的女子用她轻灵的文

字,教会我们做梦,教会我们记住花的香、叶的绿,以及生活的希望。

我终于相信,林徽因是那种走在拥挤的人流中,让我们可以准确无误

喊得出她名字的女子;是那个与之擦肩,必定让人频频回首的女子;

是那个走过春秋岁月,依旧可以素朴清淡的日子。

如水的岁月,如水的光阴,原本该柔软多情,而它却偏生是一把

锋利的尖刀,削去我们的容颜,削去我们的青春,削去我们仅存的一

点梦想,只留下残缺零碎的记忆。这散乱无章的记忆,还能拼凑出一

个完整的故事吗?我总以为,追溯一个人的前尘过往悲伤会多于喜

悦,因为我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匆匆将别人的一生看尽。从一个

曼妙多情的少女,到一个看过世态万千的老妇人,这其间,该尝历多

少五味杂陈的烟火。人只有老去的时候才会深叹,许多事还来不及做

完,许多缘分还没有好好珍惜。

不知是谁说过,人生要起伏有致才能平安,太过顺畅反而不得久

长。信了这句话,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就从容淡定了许多。下雨的日

子未必都是感伤,可以煮一壶闲茶,品味人生。月缺之时也未必只是

惆怅,亦可以倚窗静坐,温柔地怀念远方的故人。读林徽因,心情不

会有太多的起落,她是一个和美的女子,不舍得让人轻易为她落一滴

眼泪。

106

也曾和至爱的人生离死别过,也曾落下一身病骨,也曾奔忙于滚

滚的红尘陌上,可林徽因始终不肯向岁月低头,她的诗中从来不现消

极悲观的愁肠。无论在凋零的秋季,还是在荒芜的寒冬,我们都可以

闻到那抹清新的绿意。她不是结着丁香愁怨的姑娘,不是徜徉在往事

里独自惆怅的女子,她懂得生活的真实,懂得悲欢离合才是真味人生。

红叶里的信念

年年不是要看西山的红叶,

谁敢看西山红叶?不是

要听异样的鸟鸣,停在

那一个静幽的树枝头,

是脚步不能自己的走——

走,迈向理想的山坳子

寻觅从未曾寻着的梦:

一茎梦里的花,一种香,

斜阳四处挂着,风吹动,

转过白云,小小一角高楼。

钟声已在脚下,松同松

并立着等候,山野已然

百般渲染豪侈的深秋。

梦在哪里,你的一缕笑,

一句话,在云浪中寻遍

不知落到哪一处?流水已经

107

渐渐的清寒,载着落叶

穿过空的石桥,白栏杆,

叫人不忍再看,红叶去年

同踏过的脚迹火一般。

……

平静,我的脚步,慢点儿去,

别相信谁曾安排下梦来!

……

这个女子仿佛从没有忘记过寻梦。她的梦不是缥缈在云端,虚幻迷离

得让人无法把握,她的梦只是人间草木,是一花一叶,是鲜艳的生命,

是生存的力量,亦是人生的信念。所以读林徽因的诗,无需过于深入,

那缕清风就可以掸去你积压已久的尘埃,使你忘记岁月带来的疲累。

也许林徽因亦是依靠这些灵动的文字来消解疲乏,来忘记疼痛。每个

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这个伤口不轻易对人显露,而自己也不敢轻易

碰触。总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让岁月的青苔覆盖,不见阳光,不

经雨露,以为这样,有一天伤口会随着时光淡去。也许真的如此,时

间是世上最好的良药,它可以治愈你的


状态提示:__16--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