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是以最少的成本来完成这些动作。

她要尽量保证每个镜头在三个take内完成,她可不想像好莱坞某些导演一样强迫症,一个镜头就拍50/60个take。

她敢保证,任何一个导演在看毛、片的时候,当他看到第三个、第四个take的时候肯定已经忘了第一个take的内容是什么了。如果某个镜头拍到第十次take的话,她敢说那个导演一定会开始自我怀疑。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会那么恐慌。

所以她一定要把每个镜头她想要什么样的气氛,达到什么呀的目的都想清楚,才能避免不停地take。

事实上,在她的以往拍摄过程中,每个镜头基本不会超过三个take。

显然,乔伊做的这些充分准备工作还是很有用的,至少演员和剧组人员是这么觉得的。

这个导演的思路出奇的清晰。

她要演员或者工作人员做什么,从来都会用最简单的指令来描述,不像有些导演的命令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个j-i,ng通导戏的导演,是不会和演员说太多的,所以艾玛惊奇地发现乔伊的话少得可怜。

而且乔伊的不啰嗦体现在,她对艾玛还有亨利说:“你们只需要完成最简单的动作,比如这场戏,亨利,你只要走到门口,打开门,坐到地上。结束。不要刻意去表演其中的细微姿态。”

亨利点点头,“就这么简单?没有其他要求?”

乔伊手里拿着话筒,微微一笑,“没有,你们只要遵照剧本所说的做就行了,越简单越好,千万不要想着入戏什么的,你们越想尝试在肢体动作中带出这场戏的意义,越容易砸锅。”

新人演员可能不理解,总以为导演和自己说得越多、自己表现得越入戏越好,其实不然。

艾玛就老练得多,她深知表演是越简单越好,因为本身这些镜头也不是连贯的。

她和乔伊的对话相当简洁。

艾玛问:“我在这场戏里做些什么?”

乔伊答:“走到长廊的那一段。”

艾玛问:“怎么走?”

乔伊答:“缓慢地,坚定不移。”

艾玛知道,用最直截了当的动词和副词是导演导戏的法宝,也是经验老道的导演的做派,乔伊显然不是一个新手。

可是亨利毕竟是新人,他还是很不放心和忐忑,经常会问乔伊一些问题。

“导演,我在这个动作时脑子里应该想些什么?”

“导演,我该怎么完成这个表情?”

乔伊从来只是摇头,简短地回答,“无所谓,你不要管。”

无所谓的原因是她从来不需要她手下的演员表现出多么高深的内涵和演出什么意义,她只要求最简单的肢体语言。

就像拍摄《源代码》时候的梅格瑞恩,她只要她站在那儿负责风情万种就行了。

每个导演导戏的风格都不一样,有罗里吧嗦的,有暴君霸道的……

而艾玛显然深刻领会到了乔伊的这一点,也深刻体会到了乔伊导戏的风格——越简单越好。

演员表演得越简单,导演发挥功力的空间就越大。

乔伊从来只会说,“走到走廊尽头,试着打开门。”

从来不会说,“走到走廊尽头,那个门是上锁的。”

她不会让演员表现复杂的概念,因为电影就是由许多非常简单的片段组成的。

不过初出茅庐的亨利还是很让乔伊不省心,他总是试图在一些场景里发觉角色身上的新意义或者新的情绪,这让乔伊当场对他发火了。

她试图语重心长地对亨利说道:“我不需要你在拍摄中表现出多么的爱憎分明,或者难舍难分,我建议你去学一下导演课程,如果你了解了蒙太奇理论,那样你会发现,影片中的情绪不的演员的职责,而是后期、剪辑、导演所渲染出来的。”

最后,她对着一脸沮丧的亨利鼓励道:“好小子,好好演跟着我演,我保证你会红破天,但是前提你要听话。”

不过这次拍摄进度进行的并不快反而有些缓慢,因为乔伊经常会临场发挥,想起要调整那些原本已经既定的拍摄方案。

她的即兴发挥甚至比演员还多,这说明她的思维非常活跃,换概念十分快速。这些都是优秀导演必备的才能。

所以她起码对四分之一设定好的分镜图,在摄影机面前灵光一闪然后进行了推倒重来。

不过说起来,乔伊对剧本的满意程度非常高。电影圈有句老话,叫做“人保戏、戏保人”,好的剧本能够提供给演员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在镜头前充满荷尔蒙。

乔伊认为这位好莱坞浪漫喜剧女王写出的剧本确实不赖。幸好她软磨硬泡了这位大姐姐一个月才让她答应来做编剧。

乔伊不后悔那软磨硬泡的一个月,只有这样的剧本才能让导演拍出情怀!

说到情怀,这个字眼太虚了,虽然她确实是怀着情怀拍电影的,但是不是每个观众都能体会到导演的情怀,观众倒是更能体会到每个导演不同的风格。

乔伊目前成功的作品还不多,所以观众无法总结出什么风格。

不过她导戏的风格,在场的所有人倒是都了解的清清楚楚了——简洁犀利,力求最简单的途径达到目的,当中的过程直接省略。

不过正因为这样,剧组人员和演员们还真的挺喜欢与她合作的,因为她不苛刻,不暴君,不难相处,不啰嗦,只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达到她的要求就ok。

<

状态提示:第48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