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经典耽美 > 多重人格 > 第18节

第25章 第二十三章

林伯的原名是什么纪家年轻一代其实都不清楚,只知道是从纪天启年轻时就一直陪在他身边的朋友,这么多年过去了,纪天启重用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唯有这个很是低调的男人一直站在纪家家主身旁。

传闻纪天启年轻时和林伯关系好得很,就如同兄弟一般,老狐狸还不是老狐狸的时候也曾有过无话不谈的朋友,可随着时光的洗礼,有些看不见得什么东西到底还是变了。

要问林伯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莫过于那年冬天的鬼迷心窍。

很少有人知道,纪泽生母临走前的精神状态很不好,在最后那天到来之际,王家大小姐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纪天启了。

虽然他们最近的一次见面也是让人心碎的不欢而散。

王家小姐婚后不久就被纪天启送进郊区疗养院这件事没有几个人知道,外人都以为两个人只是感情不和的分居而已,这就导致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们背地里说了不少不好听的闲言碎语。

那年冬天,是王家小姐在疗养院接受治疗的第五年,谁都没想到当年那样闪耀明媚的大家小姐会落到这样一个疯疯颠颠的下场,有时疯起来连自己儿子都下狠手虐待。

这五年纪天启很少过来,就算是寥寥几次的过来,也是过来看看跟母亲一同生活在疗养院的纪泽。

那是个乖到让人心疼的孩子,母亲的歇斯底里、父亲的冷漠无视,一切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足以让人发疯的存在,可在疗养院的所有医生护士眼中,当时那个只有十岁的男孩心智坚强到让所有成人敬佩。

成为众人典范的纪泽好像没有被亲生母亲的扭曲生活影响,他在明明可以脱离疗养院成长环境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留在这里照看母亲,白天上学,晚上回到郊区。

人们都说纪天启的心实在太狠,就这样无视纪泽母子,不见王家小姐也就算了,连这么优秀聪明的孩子也没有半点关注。

王大小姐闹得越厉害与年幼纪泽的冷静就更能形成鲜明对比,那些以为纪天启不关心纪泽母女的人不知道的是,算是纪天启代言人的林伯一直在家主的叮嘱下负责着疗养院的事务。

在他看来,这个疗养院最让人害怕的不是患有严重精神病的王大小姐,而是那个人人称赞听话懂事的小少爷。

他看到过纪泽的那个眼神,在被母亲发狂时用杯子砸破脑袋后的眼神,血迹从男孩的发中留下,年幼的脸上没有半点难过疼痛,而在大家都在制住发狂母亲的时候,脸上勾起一丝诡异微笑。

那抹暗中微笑只有坐在监视器旁的林伯看见了,从那之后,他开始重新正视纪泽这个让人心疼的‘乖孩子’。

也就是在此之后的密切关注中,林松发现了纪泽的秘密,那个在众人眼中的乖孩子好像和他的妈妈一样有些精神方面的异常。

疗养院几乎每个公共角落都装着监视器,这更方便他对纪泽的观察,林松发现这个被纪天启无视的孩子不仅智多即妖、智商极高,在学校也有很多之前没有发现的事。

纪泽再不受宠也是纪家未来唯一的继承人,但却因为其母的原因总是受到同辈人的背后非议,议论的内容无非都是纪天启身边的花边新闻,以及那时还未嫁进纪家宋女士的存在。

刚开始纪泽并没表现出太过在意这些传闻的意思,都是小学生而已老师们也就没太在意,直到有心人发现纪泽每天放学都会前往偏远郊区居住,而并非回到位于市中心的纪家大宅。

一两天还可以说是度假,一两年都这样可就说不过去了,学校里孩子大多都是一个阶层的,世上有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怎么的,班级里就渐渐传出关于纪泽母亲神经病的传闻。

纪泽平时给人的形象就是个很聪明、很成熟懂事的孩子,再加上身为纪氏继承人却没有一点富家少爷的臭脾气,所以全校师生都很喜欢这个长懂事的小少爷。

孩子都是有嫉妒心的,对于纪泽这种‘别人家’的优秀孩子大部分孩子还好,只是羡慕而已,但却排除不了有几个被家族惯坏了的坏小子。

流言是世界上传播最快且最虚构的东西,一句话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最后一个早已经面目全非。

很快,关于纪泽的谣言就变了意味,关于‘纪泽生母有的精神病’这件事也就在有心人嘴里越来越过分,甚至还拿纪泽母亲被逐出家族说事,说这是会遗传传染的,说纪天启之所以不喜欢纪泽就是因为他和他母亲一样有精神病,不然为什么要一直住在疗养院里。

...流言四起的校园暴力让校方束手无策,没人发现那个有着礼貌笑容的孩子开始变了,孤立无援久了就只能自救。

纪天启早把疗养院里的母子交给林松安排,学校领导小心翼翼打来电话后,纪父听都没听直接把事情扔给了林松。

在接到校长电话后,林松才从校长吱吱呜呜的嘴里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他刚准备动用纪家公关压下流言,却从校长那得知在此之前学校中流言已经消失,而校方打这个电话的主要原因却是和一次校内学生的事故有关。

在得知两个其他家族孩子腿被不知名人砸断、牙也被砸掉后,林松抬头看了看大屏监视器中陪着母亲晒太阳的瘦小少年,阳光轻柔洒在轮椅上女人的发丝,年幼的纪泽正在笨拙小心的帮母亲梳头。

那动作轻柔的如同正呵护着一件珍宝,尽


状态提示:第18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