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言情总裁 > 天行有常 > 第51节
有不同的学派,教导科尔涅利乌斯的是一名儒家的先生,之所以教导他这个异族人,是因为儒家的祖师爷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

和罗马境内,有资格学习高深的知识的人不多的情况不同,在大秦,始皇帝之前的好几代,秦国内部就开始缓慢普及教育,到了始皇帝和二世皇帝时代,更是往所有的地方大力推行。

在开始学习的第一日,先生就让科尔涅利乌斯取一个华夏名。

在始皇帝将皇室改为单纯的嬴姓以后,渐渐的,华夏族也将姓氏合一,以氏为姓。

因为心慕大秦,而大秦皇室在没有姓氏合一之前,是嬴姓赵氏,所以科尔涅利乌斯为自己取名赵慕秦。

先生显然很满意赵慕秦为自己取的名字,教导起来也用心了许多。

赵慕秦的先生也是从大秦本土出来游历的,正好要回去,赵慕秦和他的那几个同伴也是运气好,才会遇到这位先生。

墨家之人走天下,纵横家的门徒则是多往不稳的边邑之处行走,相比之下,儒家虽然也有许多人出门游历天下,但是范围如此之广的,也不多。

赵慕秦的先生名为王和,号子平,是名门大族王氏的旁支族人,比起赵慕秦和他那几个同伴,对于该怎么回大秦本土,中间经过什么地段最好,路线如何都是门儿清的。

赵慕秦跟着他一路去往大秦,别的不说,光是日常的生活起居都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

秦人坐卧行走,对外的时候,为表仪态,都是跪坐的,和罗马人的坐法完全不同,虽然五世皇帝时期出现了椅、凳,但是多数人还是讲究古法坐卧的。

赵慕秦看着,就觉得秦人的礼仪姿态与他们不同。

听说华夏的礼仪自周朝开始传承,已有千余年了,怪不得和罗马的不同。

不是赵慕秦自卑,而是罗马人,无论是从文化的系统性方面还是礼仪的完整性方面,都不能和大秦这个古老文明的帝国相提并论。

赵慕秦是罗马人,军事方面的器物他还不能随便见到,但是沿途所经,经常能看见出自于墨家的杰作。

便捷快速、常用于江河湖海之地的木牛、流马;便于灌溉的水车、曲辕犁;提高纺织效率的纺织机,以及其他诸多器具,都让赵慕秦颇感新奇。

因为大秦疆域广阔,和罗马帝国不同,大秦至今还在向外扩张,同时大力发展船舰制造。

要不是大秦至今还是以陆地为主,恐怕如今在海上称王称霸的就不是别人了。

其实赵慕秦对大秦的扩张速度还是颇感忧心的,大秦的贵族子弟连绵不绝,只要他们有军功就能拥有自己的封地,从三世皇帝再次开启扩张直至如今,大秦已经不知道并入了多少土地,但是他们的贵族对于战争的狂热、渴望简直令人心惊。

当然,赵慕秦承认,就算是他,看到大秦对于贵族获取本土外封地的法令以及报酬,也会忍不住动心的。

这是一个可怕的民族,可怕的国家,罗马帝国迟早会与这个印象中只是出产丝绸的东方国家一战,那时,罗马将会真正认识到这个庞大帝国可怕的能量。

赵慕秦深吸了一口气。

如果他是有继承爵位资格的长子的话,他或许会更忧心自己的祖国,但是,等到父亲去世之后,他就只能算是破落的贵族子弟了,对于罗马来说,他不过是万千公民里的一个。

而大秦,虽然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是为了拉拢他国的能人异士,也给出了极为可观的条件。

只要为大秦做出特别的贡献,或者有极大的名声,得到官方承认,就能加入大秦的国籍,正式成为秦人,大秦的淑女也能嫁与此人为妻,等到日后,生下孩子来,再传个几代,就是正宗的华夏族人了。

赵慕秦对罗马本土的贵女本身就没什么心思,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人家看不上他这个元老的“幼子”,所以他对这条路极为看重。

大秦的贵女仪态端美,和正统的罗马人一样都是黑发黑眸的华夏族人无疑让赵慕秦接受得毫无心理压力。

大秦的都城有很多,一直到二世皇帝时代,都城都还是咸阳,后来选天下中央之地,立新都,号为中都,名为长安。

赵慕秦等人跟随先生到达长安的时候,威武的军士一列列地从他们的面前走过,华贵的马车,端坐于上的是身着玄色龙袍的皇帝。

后来赵慕秦才知道,这只是皇帝出巡必备的仪仗与护卫,而这人数,在罗马境内已经能作为一支小型军队了。

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常使用的数量级和赵慕秦习惯的都不同。

大秦严格地统一了语言、服饰以及文化等种种方面,一路行来,皆是束发右衽、说着华夏语的人,这种景象,赵慕秦就算是在罗马的都城也不一定能经常见到。

大秦在战争中俘获的俘虏,都以能将功折罪,变为良民,与大秦淑女通婚为荣。

所有的大秦女子,在外邦人眼里,都是淑女。

当然了,大秦男子可以多纳几个外邦妾室繁衍血脉,外邦男子想娶一个大秦淑女很难,除非他特别有能力,又或者先行参军为大秦立了功,但是大秦男子想要纳外邦女子为妾是很容易的,无论是她们自己还是她们的家人都以此为荣。

有见识的大秦人都知道,外邦女子和外邦男子互相之间不能繁衍血脉,那外邦的人就越来越少,慢慢的,就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问题,而华夏


状态提示:第51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