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又把故事继续了下去: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那老人的仙术心得也越来越多、对世事变化看得也越来越淡,只剩一些爱惜和喜乐的心思;便开始慢慢地下山行动。偶然间让他遇到了一对双胞胎孩子,他感到与两人有缘,便同意收两人为徒;并且让他两人协助收拾了他的第一、第六两名堕入妖道的叛徒,这时候,他才又想起那「九名徒弟」的推算;这幺一算,也许还该有一人才对……。

果然,不久后他遇上了一名,嗯,可以说是天才吧。那少年学武之速、对道法之理领略之高,甚至比他自己年轻时还快;也许是太爱材了,他不忍心抑止少年的许多疑惑和联想,自以为能靠自身的领悟和修为帮他一一解破;却没发现少年对道法的认识已渐渐地往错误的方向走去。

仙术、妖术、幻术,本是世上发展的三大原则所化,向创世、毁灭 和 运转的力量借法施为;那老人的逆徒,却误解了经义、在许多关头又凭藉着自己的聪明克服了过去,所以另闢了一条既融合、又不容于 仙、妖、幻 三道的修炼规则。等到老人发现自己竟无法解释他的疑问时,才发现他的观念在根本上就错了、而且已深入人格、难以修正。老人和他的歧见越来越大;老人想导正他的作法,都被他认定是陈腐的、侷限他发展的作为。终于,他决意叛出了师门。

他的离开,让我……所提到的那老人,他呢,开始怀疑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推算。现在的他已经了解到那时候的自己修为还不足够、远比不上现在。收了这幺一个徒弟、在与他辩证之间,说实话,那老人对道法的了解也增进了不少。这时候的他,已达到「天人感应」,能从週遭接收、参悟到「道」的讯息,他没再推算自身的命盘,只是稍作感应,便知道自己在真正离世之时,身边其实一个徒弟也不会有 – 之前所算的「九」乃是极数,其实他根本不该收徒。占出这样的结果后,他便告诉剩下的那对双胞胎,安排与两人解除了师徒之份。

老人那叛出的 幺徒叛出之后,他的修练因为无人拘束,便很快地往岔路上走去,没多久后功力便大有成长;却也因此,在大幅地、急速地成长后遇到了困境。久无进境的他心生恶念,想要利用老人的修为来帮自己修行;便开始规划要行刺老人 ( 正当他说到这,清闲散人脑海中突然又出现一线感应,他抬头看了 谢逸夫 一见,接着回过头来继续说 );嗯,我知道他一直在规划,但他找不到时间;一直到最近……。

凡修道之人,以人身练成元胎、羽化登天都是有违世理的,所以必需经历过天、地、人共三关刦难,才能修成正果。在这过程中,如果历过三刦,元神、肉身同出凡世、化为天仙,便是「飞昇」这是修道之人的最高境界;如果无法如此,只好让元神无痛出窍、肉身不坏,便是「坐化」,便是次之;再次一等,无法自行证道坐化,只好借他人之神兵杀了自己、并用自身修为护住元胎,这便是「兵解」。

「兵解」后的元神并无法成仙入道,只是在凡间游乐不死而已。所以修道之人或在兵解后重新带术投胎以求再次证道,或选择在人间积功建德用感愿之力超悟凡俗;也有不少人事先把关键事物与神兵藏好或託给友人、在兵解投胎后借此感应以图重新取得道法智慧和功力,不过成功的机率有限就是了。

我们说的那个老人,不久后便要兵解,其实他可以元神出窍的,但他感应到自己的命数并非如此。他的幺徒也算準了他的「地刦」将至、并猜想自己就是他的「人刦」便决定在那时候出手夺他元胎、以供自己参证邪道之用。

但他搞错了两点,其一是验道两刦并不能合一,所以他的作为反而让我……所提的那老人利用了,他藉此扭转了地理天时,让地刦提前到来、有準备的避过了这一刦。」

「这幺说来,清闲散人 他已经渡过了一刦喽……。」谢逸夫 心中这幺推想,难怪他週身给人一种超然脱俗之气;虽然自己从没想过能得道成仙,但听到前辈有这样的机会、境遇,还是不免羡慕了起来。

清闲继续说着:「那名徒弟搞错的第二点,便是修道之人要断绝师徒之名并非他所想的一句话撂下、踏出门口便可;要知道仙术的修为是跟着元神、跟着人格灵魂走的,仙道的带领和继承自然也不是这幺容易就解除。换言之,他到现在都还是那名老人的徒弟、只是他不承认而已。

我们方才说了,在老人死的时候,他身边一名徒弟也不会有,之前死了四个、大徒和六徒弟不久前也败亡了,双胞胎被他所弃;现在就剩下那名误入歧途的小徒弟一人。换句话说,他知道在自己仍有这名徒弟的情况下,自己的终末的天刦就不会来临。

那幺,他打算在不久后的人刦之时,借人刦的核心,也就是他的徒弟之手,让自己兵解、重新投胎。但在这幺安排的同时,他预见了自己小徒之死 – 在老人死后不久,那小徒将走火入魔而亡。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让他走火入魔的,必须是身负那老人仙术心法之人。本来,这些人应该是老人的徒弟;但,若真是他的徒弟,那这些人必然应运而死在那小徒的手上 – 因为老人最后会一个徒弟也没有、那时候老人已经兵解投胎去了、也无法再解除师徒之名。

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一个老人的故事」清闲 为


状态提示:部分2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