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虐心耽美 > 经伦论 > 第十三章、绝对物质

既然纯粹唯心论者提出“绝对精神”说,那么纯粹唯物论者也应该有自己的“绝对物质”说。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绝对物质”的思想理念,就是孔子晚年提出的“天人合一”学说。孔子晚年的思想重点放在天下大同上,并从理论上寻求解决天下分治的现实,力图通过理学思想形成倡导天下大同的结果。所以孔子通过研究易经得出“天人合一”的结论,而天人合一的意图就是天定人为的思想,就是一切事物皆在既定中发生,也必定在既定中结束的思想理论。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规律可以通过爻象计算出来,有循环往复性,当你找到峰值扭矩点就等同于找到规律性。比如股票的k线图,当股价涨幅达到峰值时,下跌就是必然的现实。

所以说《易经》的根源就是以唯物论为理论依据的学问,只是古代中国没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说辞而已,但实质就是如此。

《易经》成文后衍生出来的思想门派多如牛毛,但是无论如何阐述自己的思想,归根结底还是《易经》的中心思想,这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孔子与老子。

孔子的思想无论从何处来看都与唯物论息息相关,孔子的核心价值观是“天人合一”,那么什么是“天人合一”呢?所谓“天”,道理上讲就是自然,自然法则,自然规律,自然科学等等,通俗地说就是我们两眼看到的东西,看到的世界,看到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唯物论者认为的物质基础。“人”不用说,人就是人类自身,人含义抽象,代表性很广,如人类的灵魂、思想括在“人”字里,总的来说就是唯心论者坚持的意识理念。那么“天”与“人”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唯物论的构成要件,“天人”就是唯物论的确切名词及含义,当天与人合同到一起时,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也是存在与思维的高度统一,这就形成了“绝对物质”的必须条件,这种情况下的物质状态就是无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接受现实,接受必然存在,并必定;肯定的认为“物质”的绝对存在性。

在“绝对物质”状态下必须无条件接受这一事实,不受任何限制的肯定“物质”的绝对现实存在。

也就是说“绝对物质”在脱离意识的条件下,与“绝对精神”一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也就是当事物处于“绝对物质”状态时,同样是存在与思维的高度统一。只是“绝对精神”是意识在前,物质在后的表现,而“绝对物质”则是物质在前,意识在后的表现方式。两者之间的差异化就是谁先谁后的问题。

我这里打个比方便于你理解,比如战争,战争的前期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理论上归于唯心论的范围,但是战争一旦爆发,人的意志就无法控制战争的局面,这种状态下就归于“绝对物质”的状态。

在意志无法控制行为的状态下,就是“绝对物质”的量变过程,如拳击比赛,拳击手出拳时受意识的控制,但当拳头击出之后就不再受精神的控制了,因为精神已经没有控制拳击手的行为能力了,这时的拳击手就处在“绝对物质”的状态,当拳击手处在“绝对物质”的状态时,拳击手已经没有了意识理念,人体处于机械状态,这时的拳击手自然就没有生死观念,就是不怕死,勇往直前的状态。

又如当人们的意志受某种思想鼓动时,“引导民众进入他的思想王国,进而导致所有人都进入一个空洞的世界,在他一个人的思想鼓吹下形成全民意识的膨胀,造成巨大的脱离现实存在的空想空间,空洞的气氛热烈而活跃,人们鼓起万倍的勇气向一个空想的目标进发,势不可挡,根本就没有力量可以阻止这种势态的发展,最后是大家一起掉进这个空想的世界里,”这时就是“绝对物质”的量变过程,因为人的意志不受自我意识控制,灵魂处于脱离现实存在的阶段,这种情况就是“绝对精神”与“绝对物质”高度统一的时期,“绝对精神”与“绝对物质”就形成了一致性。

这就是“绝对物质”,“绝对精神”并那么复杂,“绝对物质”就一个概念,是肯定与否定的绝对统一。

这是因为唯物论者认为世界是物质世界,没有物质就没有世界,物质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没有物质就没有存在,物质是既定的物质条件,只有静止的与动感的区别。如,石头、土地、房屋等等都是静止不动的物质;如,人、动物、飞鸟都是动感的物质,所以唯物论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统一的整体,只有“对立而统一”的区别,物质中存在对立而统一的现象,存在肯定与否定、和平与战争、存在与消没、对抗与交流,又存在阴阳合同、男女交融、化敌为友,敌我不分等等从对抗到统一的过程,这是因为在一条直线上只能是对立起来就是敌人,统一起来是朋友的关系,所以持二元论者心中要么持你我不分的立场,要么持坚强的对立立场。

唯物论者是持一元论与二元论立场的思想群体,处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所以唯物论者没有那么复杂的思想观念,只在一元复始与二元分治间穿行,也就是哲学理论上讲的一元论与二元论。

唯物论者除了认为世界是物质统一的整体,还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本原性存在。总之一句话,物质世界是往复循环的一个整体,这就是一元论。

哲学理论认为在一元论基础上存在物质基础与精神世界,物质基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绝对物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