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公在外面等着呢……”

敲门的是乾清宫的另一个小宫女,名叫黄叶的,刚入宫不久。

金锁打开了门,果然见高无庸在院子里站着。黄叶瘦瘦小小的,但还算稳妥,笑着朝两人点了点头,便退下了。

金锁和紫鹃向高无庸行了礼,高无庸就率先开口:“金锁,你在乾清宫呆的时间也不短了,这规矩也学的差不多了,也是时候……”

高无庸的话还没说完,便看见金锁“扑通”一声跪下,然后磕头说:“金锁请高公公看在这一个月的份上,给金锁一个恩典。不论去哪个宫都好,别再让金锁回漱芳斋。”

金锁这话算得上是大逆不道了,小燕子再怎么说也是皇室格格,轮不到她一个奴婢嫌弃。

紫鹃也急忙跪下求情,“高公公,请您不要生金锁的气,她也是……”

紫鹃想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给金锁脱罪,急得眼泪都快掉出来了。

高无庸眯了眯眼,暗地里砸吧砸吧嘴,好姑娘,杂家都不敢明面上这样嫌弃漱芳斋,你倒是敢……

不过看在她挺伶俐的份上,还有那股子熟悉劲儿,答应她这个要求也未尝不可。

不过……

“你倒是给杂家说说,漱芳斋出来的人不去漱芳斋还能去哪儿?”

“奴婢……奴婢……”金锁哑然,是啊,她只是一个小宫女,凭什么要求高公公把她调到坤宁宫。

“高公公,金锁她有不得已的苦衷,您就看在这一个月的份上答应她,把她调到别的娘娘的宫里吧。”

“说的轻巧,乾清宫出来的人,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调到别的宫里的,”除非是坤宁宫,“还有,你说有不得已的苦衷?金锁,到底是什么苦衷,让你连漱芳斋都不愿意回了?”

“金锁,金锁……”金锁无话可说,突然间急中生智,开口回话,“金锁在入宫前曾经蒙受夏家主救命大恩,本以为此生再无报恩的机会,哪里想到夏家主竟是当朝六阿哥,所以金锁想趁此机会报答六阿哥的大恩大德,还请高公公成全金锁。”

金锁这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高无庸也无法判断真假。“你想去阿哥所?”

若真是这样,那么金锁就……

“不,还请高公公将金锁调去坤宁宫。”

坤宁宫?

“这是为何?”

宫里确实有不少奴才想去坤宁宫的。虽然令妃得宠,但是皇后娘娘虽然为人冷了些,但对底下的奴才确实是足够宽容。换了别人说想去坤宁宫他不诧异,可金锁明明有更好的地方不是吗?

“六阿哥身份贵重,皇上和皇后娘娘也很关心六阿哥,金锁去那里若是伺候不好也不过是添乱而已。六阿哥的亲生额娘已经不在了,可是皇后娘娘是六阿哥的皇额娘,金锁不求能为皇后娘娘做多少事,只求做个粗使宫女,来回报六阿哥的救命之恩。”

作者有话要说:

金锁的意思是曲线救国,就是用孝道来压人,我想报恩,但是我不去伺候六阿哥,去伺候他娘还不成吗?就是这意思!!

对了,征求一下四四的名字,女,姓夏,为了大结局最后的一个坑。

还有啊,亲们,现在放假了,一天一更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

第62章 金锁的身世

“高公公,你就答应金锁吧,金锁的品性高公公也明白一二,她一定不会给皇后娘娘添乱的。”

紫鹃在一边帮腔。

“你跟杂家说说,六阿哥是怎么有恩于你的?”

高无庸并不单纯的只听金锁的一面之词。毕竟牵扯到清华,还有皇后,就算是一件小事,若是做不好,很容易酿成祸患。

金锁在心里想好措辞,从容开口:“奴婢的母亲祖籍山东济南,上一代因着外祖父做了河南的小吏,举家随外祖父一起在河南定居。却不想家中突逢变故,家道中落,只好迁回济南。可是祸不单行,在归途中遇到山贼,仅剩的一点财物被洗劫一空不说,小舅舅也不幸被劫走,至今毫无音讯,”说到这里,金锁也有些悲伤,她说的并不是假话,关于小舅舅被劫走的事的确是真的,那时候小舅舅是家中最小的儿子,母亲还尚未出世,家里人对他疼宠的紧,却不想一个疏忽……

“奴婢当时并未亲身体会过那时候的艰难,后来每每听外祖母说起总是不由得心伤。也就是那时,夏老爷年轻的时候,在外出经商,见奴婢一家不幸,不仅出了银两资助,还命人寻找小舅舅。小舅舅没有找到,不过奴婢一家的状况有了起色。回到山东以后,外祖父本想报答夏家主的恩情,多年来却再未见过夏家主。有心到济南寻找,夏家主当年也未留下什么信物,这件事就此作罢。可是外祖母离世前再三叮嘱,夏家于我一家有恩,这恩情必须要偿还。所以奴婢得知如今的夏家主就是六阿哥,才迫不及待的想报恩,了却外祖母一桩心愿。”

咳咳,这件事情的真实版本呢,就是当年金锁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随着夏老爷子回了夏府。为了报恩,金锁的外祖父重振家业,没想到几年后被一场风寒夺去了性命,夏老爷看人家孤儿寡母【金锁母亲已经出生,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干脆好人做到底,让人到夏府做了家生的奴婢,供养三个孩子。金锁的外祖母让两个儿子给夏家的产业当伙计,金锁的外祖母和金锁她娘就留在了夏府伺候人。夏家的恩情金锁的外祖母半分不敢忘,临走的时候还叮嘱金锁娘好好报恩。

后来金锁娘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35--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