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的生产。

嘉靖八年投入基建和改革用了一年,成果和收获会在未来陆续的反馈回来。

嘉靖九年要让全军都熟悉配备和改良装备,在这一整年里,军备和战斗力都会大幅度增强。

那么嘉靖十年,到底是挥军西北,还是继续养军蓄锐?

虞璁想了许久,索性把陆炳给叫了过来。

两个人如今说开了心里的顾虑,也更亲近了一些。

君臣之别是要顾及的,但并不影响他们确认彼此的爱和承诺。

昨天晚上,许多深埋自己内心的想法被他毫不犹豫的拆穿,陆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能被他看透到这种地步。

可是能够看到他的如此在乎和认真,内心又何尝不会温暖而安然呢。

虞璁要了一份河套一带的大地图,示意陆炳坐过来帮忙看看,开口问道:“这河套一带,到底是什么时候丢的?”

中国古代的历史给后人看的时候,需要被重新编排和调整次序。

虞璁把明史和各种杂书看了许多,但在细节方面仍然不能说掌握的很熟。

陆炳想了一会,不确定的伸出两指,让他看向一处:“洪武四年,于此设立东胜卫,但没过多久就放弃了。”

这里水草肥美,游牧民族不可能任由汉人占领,自然要想了法子讨回来。

虞璁点了点头,又指向另一处问道:“那这里呢?”

陆炳看了一会,琢磨道:“大宁卫……是送出去的。”

当年朱棣造反的时候,借用了原属宁王的蒙古护卫。

等王爷摇身一变当皇帝了,这王爷们的军队跟着改制迁移,大宁卫就迁去了河北保定一带。

这原来的地盘,竟然作为酬谢,就这么送给了朵颜三卫的蒙古人。

皇上沉默了一会儿,看着这完全没有任何参考信息,只有地名和河流标注的地图道:“你知道河套一带的大致情况么?”

“因为有大河三面环之,才谓之为河套。”陆炳解释道:“三面阻黄河,但土地肥沃,可以农耕渔桑,东至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镇,南至边墙,北至黄河。”

也就是说,这么一大块地方,现在都给蒙古人占了。

而且,这里算是上游,如果想靠船从北京这边运兵过去,未必是个划算的主意。

虞璁从前没有接触过这些,想了一会只能作罢,又开口道:“我之前跟你提过的那个唐顺之,人怎么样?”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1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