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的释义,弟子同徐世弟的理解相差无几,只是,弟子觉得,徐世弟未免太小看子路了。孔圣人前面赞扬子渊,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只有他和自己能做到,也就是在贬低子路及其他弟子,对他们失望不满。子路和冉有辅佐把持鲁国朝政的大夫季氏,在论语季氏将伐颛臾里,孔圣人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要求‘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他是不支持季氏伐颛臾的。而子路和冉有却作辅佐季氏要去伐颛臾,他因此而看不上他们这一点。这用之则行,不用则藏,有指他的修文德以来之主张仁政但是不能被用的意思,所以他只能藏之,于是这夸赞子渊的话,其实就是在发自己的牢骚,而且不满子路他们。子路长于将才,对夫子的这话,也是不满的,但是他并没有不尊师,只是间接说,‘子行三军,则谁与?’要是打仗,他是愿意辅佐在夫子身边的。但是孔圣人却不愿意满足子路的想望,只是说,‘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以此来提醒子路,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当时适逢乱世,礼乐崩坏,世风不古,要实行孔圣人的仁政显然不可能,依靠武力而统一天下,才是唯一一途,孔圣人仁政不能施行而看不上子路和冉有,那样说子路,未免太迁怒。”

赵致礼这一番理解,引用不少,看来是有好好做了功课,听得季衡磨墨的动作都停了下来,觉得很有意思。

连宋太傅都抬眼盯着他多看了好几眼。

从看的宋太傅写的书,季衡倒不认为他是个酸腐之人,即使赵致礼这一番话有辱先贤之嫌,宋太傅大约并不会对他动怒。

不过,也许也只是大约而已。

宋太傅本来坐着的,此时也站起身来了,赵致礼丝毫不追悔自己的言论,站得笔直。

宋太傅走到他的面前去,居然没有说他什么,只是点点头,“不错,坐下吧。”

季衡看了宋太傅两眼,心想,他只会说“不错”这两字吗。

宋太傅站在书房中间,又看向小皇帝,道,“皇上,您来说说您的理解吧。”

小皇帝笑了一笑,却说,“朕看季衡有意说说他的理解,太傅,朕想先听听他怎么想的。”

宋太傅愣了一下,没有拂小皇帝的意思,他转过身看向季衡,大约认为季衡看着还是太小了,即使已经学完了论语,也不一定有什么深入的见解,但是皇帝要让他先讲,他就只好道,“季衡,你说说看吧。”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季衡是穿越人士这一点,我想解释一下,他必须是穿越的必要性。如若季衡不是穿越的,在他小的时候,在许氏对他的保护下,他即使知道自己身体和其他人不一样,但是他并没有受到别人的歧视待遇和眼神,他一定不能真切地体会到这种不同带给他的耻辱的,所以只能是一个男儿身变成了不男不女,他才会有这份耻辱。其二,如若他不是穿越,他被许氏教育着上进,我觉得他会变成一个恋母严重又因为许氏的强硬强大而惧母的人,对季大人,也不会有公正的看法。他对季大人,的确是不喜欢,但是因为他从穿越的第三视角来看,依然是认可了他的能力的,季大人对女人是这个时代的很普遍的男性的思想,但是他也的确很有远见和能力。在季大人的心里,他不是为爱一个女人而生,而是为建功立业而生的。他和许氏之间的感情,没有什么夫妻爱人之情,大多是互惠互利而已。是季大人成就了许大舅的事业发达,许大舅又保障了季大人的钱财畅通。这些,衡哥儿是看得很清楚的,假如他不是穿越者,一个小孩子,站不到这样的高度。本文是正剧,后面一定会将小皇帝和衡哥儿的爱情展现出来的,但是,本文也一定不会太童话,愿意坚持看下去的读者朋友,请千万要有个准备,不要有一点不如意就玻璃心打负分了,在这里就提醒一遍,我不接受负分。

第20章 死而后已

季衡没想到问题直接转到自己这里来了,他原来还以为宋太傅看他年纪小,让他磨一磨墨当个小书童也就罢了,没想到自己还要参与这种问题的讨论。

几个人都看着季衡,季衡放下手里的墨条,擦了擦手,才对着宋太傅躬身行了一礼,因是皇帝要听他的回答,所以,他又对着小皇帝行了一礼,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弟子认为徐公子和赵公子说的,都是着重在这则论语的故事上,来谈论孔圣人,子渊,子路,我觉得他们说得很好。”

他这样说,赵致礼就勾了勾唇笑了笑,徐轩则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小皇帝则说道,“就这样?”

季衡也笑了一下,又看了宋太傅一眼,见宋太傅没有表示,才又说道,“皇上,因为徐公子和赵公子已经将意思解释了,我和他们的理解差不多,但是他们却没有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那我就说说我对这一句的理解好了。”

这一句才是最有深意的一句,连孔圣人其实也没有豁达地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季衡只有九岁不到,居然想说这一句,不知道他又能说出什么来。

宋太傅于是也来了些精神,看向他。

季衡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孔圣人,是能任用我时,我就把治国之道推行于世,不能人用我时,我就将此藏于身;便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意。此言豁达潇洒,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